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管理登陆 |

 距160周年校庆还有校庆已开幕
- 校园快讯
校园快讯>校园动态>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 校园快讯
箴言中学2005届高三工作体会 作者:admin 来源: 发布时间: 2006-03-26 点击数:11495
吹起奋进的号角,唱响必胜的战歌
 
          2005-12
各位领导、同志们:
11月10号,市教育局组织召开了2005年“全市两考工作总结会”。看了市局统计的相关数据,听了各部门领导对箴言中学的大力表扬,我作为箴言中学主管业务的副校长,心中百感交集。首先,我为我们取得的成绩感到的欣慰,在2005年高考中,我校本科上线率、上线人数,二本上线率、上线人数均居全市第一;理科平均分居全市第一,并超出第二名10.8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这两个各占300分的重要科目以及理科语文平均分居全市第一,其他三科也成绩优异,为全市第二;我校曾翌同学获得全市文科第一名,全市录入名校16人中我校有两人。在14项指标中,我校有8项第一,4项第二。然而,面对这些成绩,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箴言中学2003年以前的那种在全市遥遥领先的绝对优势已不复存在。竞争如此激烈而社会对我们的期望值又如此之高,所以我感到的是沉重的压力。而更有甚者,元气既伤,困难犹在,舆论压力日增,明年高考转瞬将至,箴言中学能否再创辉煌,确实让我担忧。所以,今天,我的发言不是要谈我们的成绩。因为箴言中学是益阳教育的品牌,区政府举全区之力,区教育局举赫山教育之力建设箴言中学,我们作好工作本是应该的,获得的荣誉也应该是我们大家共享的。而相反,我们的工作还不得力,措施还不到位,离局党委以及各界同仁所提出的标准大有距离,使我们深感惭愧。
然而,今天聚集了我们教育系统的领导和内行,部分同志对箴言中学异地搬迁,规模宏大有所了解,而对我们如何在困境中奋进知之甚少;对箴言中学关心关注的多,而我们当面请教的机会少,所以,我在此要向各位汇报过去的一年我们箴言中学全体师生是如何同心协力竭尽全力备战高考的,也要借此向各位请求指导和帮助,以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不负众望。
一年来的辛苦备考,我们有如下体会:
    一 认准形势,正确定位是取胜的前提
2002年高考,箴言中学大获全胜,我校459名学生参加高考,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科平均分均列益阳市九所省市级重点中学第一名,总平均分比第二名的桃江一中高出13.72分,比益阳市一中高出25.08分;考上本科369人,升学率达80.4%,稳居益阳市高考升学率第一名。上600分人数是全市其他学校总和的两倍,两名学生录入清华。至此箴言中学在恢复高考26年以来一直在全市遥遥领先。2003年, 561名学生参加高考,考上本科396人,其中重点本科125人。邓益平、邱学文、张璐等三位同学考入清华、北大,各项指标仍稳居全市第一,但相对其他学校的优势不如以前明显。因为教师外流等多种原因,学校声誉下降。2004届,全校上下力保高三,我们的文科夺得全市的一、二、三名, 880多名学生参加高考,上本科的人数达521人,上重点本科人数近200人,居全市第一。但虽有四名学生录入清华大学,却比市一中少一人,为全市第二,尤其是理科高分不高,优势已被市一中取代。箴言中学为什么会出现下滑,优势不如以前,这是我们管理者必须反思的关键问题,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走出低谷。
    可以说,多年的自视独大,没有意识到物质社会的繁荣对教师带来的撞击和给学生择校带来的影响,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资源共享给我们自认为传统可靠的教学经验带来的挑战。不仅坐井观天而且夜郎自大。从当年(2000年下期)与益鑫泰合作办学开始,教师队伍不稳定,优质生源开始流向市一中。加上包括管理在内的诸多原因,箴言中学的滑坡应该说是早有伏笔。从2003年起优势不再明显实属事出有因。
    但是,箴言中学毕竟是一所有一百五十年文化底蕴的名校,是益阳教育的品牌,有教师敬业、治学严谨的优良传统,有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的得力领导的大力扶持,有各界人士的热心关注,箴言中学完全有能力走出低谷,再造辉煌。
    当时区教育局领导力举搬迁,给箴言中学带来了重新崛起的希望。现在看来,这一决定确实是高瞻远瞩。2004年8月,学校得以搬迁,但各种麻烦头绪万千,困难重重,如何顶住压力,沉得住气?刘局长以及局党委成员多次到学校现场办公,为学校排忧解难。我们通过反复的思考,得到了如下认识:
(一)       大力宏扬“勤苦奋进”的箴言精神,沉住气,不浮躁,加强内部管理,成立备考领导小组,一心一意抓教学,从教学管理上赢得家长和社会的信任。
(二)       克服搬迁中遇到的困难,充满自信,排除干扰,稳定教师队伍。
(三)       因为本届学生高二时流失较多,要防止优生再次流失。
(四)       根据生源状况,确定科学切实的目标。
本届高考是箴言中学搬到新区后的第一届高考,无论形势多么不利,必须保住相对优势,突出我们的亮点。
    我们的目标是:务必保住全市文科第一名;确保二本上线率、上线总人数居全市第一;确保重点本科上线率、上线人数居全市第一;其他各项指标居全市各校前列。
由于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形势的严峻,所以有了下苦功夫的决心,由于我们有打持久战的准备,所以在困难面前不乱分寸。这为我们从容备考打好了基础。
二 积极备考,措施得力是关键
   具体说一年备考是不准确的。2003年暑假,本届学生高二第一学期前,优生流失了十多个。进入高二,我们加强对高二年级教学常规的管理,瞄准高考,就优生培训辅导作了具体安排。2004年6月5 日上午,2004届学生赴益阳师范参考,当天下午,我就与高二年级主任蔡浩老师一起组织了高二年级学生大会,动员全体同学行动起来,从这一天起备战高考。并很快制定了备考方案。在接下来一年多的备考工作中,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可行的措施。
(一) 强化领导,成立高三工作领导小组:
校长担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教务主任、高三年级主任为副组长。
我和教务处熊世民同志在高三教学,与高三年级主任蔡浩老师一道具体负责高三工作。高三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与学生谈心,不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密切关注高三年级的教学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并保障落实到位。记得李建成校长和周明支书来到箴言中学工作的第二天就去了高三教室听课,凡是高三的问题他们都优先解决,确保了备考工作的具体落实到位。
(二)、 加强思想、学风建设
我们坚持一月一次召开高三教师大会和高三学生大会,会前在师生中进行个别谈话、问卷调查,会上总结月考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我们加强对学生的纪律管理,以作风建设促学风建设,从严要求,抓好两课两操,生活纪律,课堂纪律及考试纪律。到参加高考的前一天我们一直坚持进行班级间的纪律卫生评比。记得刚搬迁到新址时,学生趁学校建设中的漏洞有外出上网的迹象。为了整顿高三年级的纪律,高三班主任经常凌晨去学生寝室查寝。有一位学生在班主任凌晨查寝后翻墙外出上网,不料等他天亮前返回寝室时,却发现班主任曾盛老师正坐在他的床前。针对高三学生学业负担重,心里压力大的情况,学校设立了心理谘询站,作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调整学生心态,特别是作好优生的思想工作。
(三)、 落实常规教学要求
  1、 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各备课组于每周一晚集体研究讨论,统一进度,统一资料,探讨交流每一章第一节教学中要注意的和容易疏漏的问题,同组老师分工整理资料,共同享用资源,达到备课组教师教学基本相同。我们要求集体备课要有记录,年级组负责检查。理科综合组在曾日成老师的组织下,讨论问题非常深入细致,连每次周考的试题都是通过精心研究的讨论的,从不搬用成套的资料。每次周考或月考之后,理科综合组都会当晚阅完试卷并讨论学生在考试中的得失而后确定试卷讲解的侧重点。今年高考,理科综合科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与理科综合组老师们坚持扎实到位的集体备课不无关系。                                                                                                        
  2、 坚持听课评课制度,年轻教师特别是新上高三的教师要坚持听课甚至先听课后上课;发挥骨干教师的指导与带头作用。语文老师刘奇志、熊向武都是初上高三的新手,他们都十分用功,谦虚好学,坚持先听课后上课。语文组的谢跃辉、冷世军等老师从不保守,乐于帮助,语文的教研气氛十分浓厚。
  3、强调常规教学要求,定期进行教学检查,不定期进行教学抽查。年级主任蔡浩老师工作一丝不苟有魄力,他天天守在高三教学楼,与年级组其他工作人员一起时时关注教学情况。每个学期要进行多次教学抽查和问卷调查,指出问题毫不留情,年级组工作卓有成效。
(四)、 抓好“创优扶困”工作
  优生培养是冲刺高考的关键,也是我们的心病。我们只能就目前的苗子尽力培养,争取乌鸡变凤凰,期待奇迹的出现。其实在高二时我们就启动了“创优扶困”工程。具体来说我们采取了如下一些措施:
1、 以教学班为单位,对各方有困难的学生,按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两类进行摸清底子,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开好潜能生座谈会,作好谈心、交流工作。
2、 不定期进行教学调查,掌握学生反馈的意见。
3、 开办文、理两个“创优班”,集中全校经验丰富的教师,有计划地进行优生培训。优生培训要瞄准清华、北大,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与学科意识的培养。
 4、进行重点保苗。对有望冲击清华北大的学生予以特别培养。由学生在全校老师中选取一位他最信任的老师作他的辅导老师。辅导老师全面关心这位学生的学习、思想和生活,并根据这位学生的特点制定出对应的培养计划。205班学生曾翌,成绩优秀,很有潜力,但家境贫困,无钱上学。我通过多种渠道,为她筹集高三一年的所有费用近6000元。她的辅导老师蔡浩老师经常为她排忧解难,数学老师唐智辉老师、教务干事贺建华老师、高一年级的的罗利人老师、高二年级的曹德谋老师都为曾翌的培养付出了不少的精力。最终曾翌同学以654分夺得我市文科第一名,录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系,可以说是文科学生国内最好的专业。
  我们的“创优扶困”措施使很多学生受益,象考入清华大学的周文妍,正是从高二年级开始,通过两年时间的重点培养才使她最终获得优异成绩的。
(五)、 坚持月考制度,精心组织大小考试。
  1、 我们月考定在每月的7、8号两天,组考要求与高考完全相同。为了确保高效率地发挥月考的作用,我们要求按复习进度科学命题,备课组全体老师必须在考完后当晚阅完试卷并交流讨论考试得失以确保第二天能顺利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试卷分析。我与教务主任熊世民同志同在语文组,每次月考阅完试卷交流情况后总是到了凌晨两三点钟,但我们从未懈怠。至今我们高三年级还坚持了这一传统。月考后我们还要分别召开教师、学生大会,作好考试总结,指明后段的复习方向。
  2、 每学期组织一次重点中学联考,以进行横向比较。连续六年来我们坚持与宁乡一中、沅江一中等七所重点中学进行联考,互相交流,有利于我们发现教学中的得失,及时调整教学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 在高三的第一学期,数学科进行周考;第二学期,综合科进行周考,周考的要求与月考相同。
(六)、建立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
  1、 每次月考、统考结束,都要张榜表彰优生与优胜班级。在学生大会上给优生戴大红花、发奖金。在老师大会上通报考试详细数据,鼓励教师之间开展比学赶超。
  2、 设立高考奖,奖励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和工作业绩突出的高三教师。
三 领导重视,上下同心是保障
箴言中学能顺利搬迁,在千头万绪中迅速安定,有一个清静的环境让老师们安心教学,这是与区委区政府和区教育局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分不开的。张治平局长多次到我校了解教学情况,给我们的高三教学提出具体的目标。刘汉华局长几次参加我们的教师会议,多次与教师座谈,了解老师们的想法,打消老师们的顾虑,排除老师们搬迁初期因为生活不便带来的思想问题,苦口婆心,令人难忘。记得刘局长几次过问高三教学工作,向我和年级主任蔡浩老师了解高三,强调本届高三的重要意义,给我们加油鼓劲,使我们深爱感动,干劲倍增。近三年来,刘局长为了箴言中学的建设、管理与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有时深夜了还在箴言中学校园里转,为学校的建设与前途操心。领导们这样重视关心,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竭尽全力呢?
在紧张的一年中,我们教学抓得紧,节奏快,没有一位老师有怨言,喊苦叫累。2004年10月,我们七所重点中学联考成绩出来后,我校550分(估计为重点本科线)以上人数不及益阳市一中、沅江一中、桃江一中等学校的一半,好几科平均分大有差距,老师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大家没有泄气,而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完成学校既定的任务。像龙伏强老师、张德军老师都是成天在教学楼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周虎辉老师多年任教高三,但他每堂课都用的是写得工工整整的经过了认真研究的新教案。一年以来,由于教师住房尚未建好,老师们风里来雨里去,尤其是班主任,天不亮就起床,晚上到学生寝室查完寝后再回家,满负荷工作不曾喘息。
正因为有领导的关心与鼓励,有老师们的刻苦敬业,才使我们2005年高考低谷不低。就2005届的学生状况我们能在综合指标上夺得全市第一,已是尽了人事。
 
各位领导,同志们,距2006年的高考已不足半年,我们一如既往地在加倍努力,但如同一位大病刚愈的汉子,箴言中学要生龙活虎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但是,请各位相信,通过连续两年来的内部结构调整和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尤其是李建成校长,周明支书到任以后,进行调查研究,各级采取措施,可以说,箴言中学现在管理有序、老师安居乐业,已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箴言中学是我们大家的箴言中学,高质量、现代化、示范性的箴言中学将造福梓里,是益阳人民,赫山人民的巨大财富。所以,在我们艰难的时候,还要请在座的各位一如既往地给予关心爱护,特别是初级中学的领导老师们在输送优秀生源方面多予帮助。箴言中学仍然不失为全市最优秀的学校,是好苗子,我们是一定能培养其成才的。
 
狭路相逢,勇者胜。吹起奋进的号角,唱响必胜的战歌,这既是我们2005届高三工作的体会,又是2006届高三备考的决心。
我的汇报完了,请多指教。
谢谢!
 
 
 
                                                                                                                              ( 箴言中学  蔡奇文 )
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737-4995288    技术支持:迪赛科技    进入后台